《深圳商报》:“创意十二月·深港文化创意论坛”16日
时间:2011-07-06 来源:

深圳商报记者 刘 琼/文 韩 墨/图

 

16日,“深港文化创意论坛”在深圳举行。来自香港、深圳两地200余名文化学者、创意专家各抒己见,从不同视角分享两地文化创意行业的发展特色,探讨两地合作的多种可能性。

 

在开幕式上,首个深港合作的交互设计实验室项目举行了签约仪式。该项目由香港设计中心和深圳市工业设计行业协会推动促成,预示着深港合作项目完成了从理论交流到实际合作的华丽转身。

 

 

深港创意“互为机遇”

 

作为“创意十二月”重点主题活动之一,活动旨在贯彻实施深港共同打造国际文化创意中心的目标,为深港两地文化创意产业搭建合作平台,以更好地实现两地在创意文化产业方面的融合与发展。

 

“深港合作有很多领域,最受关注,推进得最为深入的要数创意设计领域。”深圳市文体旅游局副局长尹昌龙在论坛上发表主题演讲时表示,深圳与香港之间的合作已越发深入,深港元素已日益融会于人们的生活与工作中。比如,两地联合主办的深港建筑双城双年展等活动,让两地设计师共同参与、促进交流。在刚结束的2010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大会上,多名香港设计师参与其中。另外,知名香港设计师已直接进入深圳经营业务、开拓自己的设计市场。“种种迹象表明,深港创意领域正充分利用彼此的优势,互为机遇,推进两地创意文化产业的融合与发展。

 

尹昌龙认为,深港两地创意领域的合作,在操作层面可以更加细化。比如建立起长效的合作机制,通过召开深港创意设计年会、形成深港创意设计发展年度报告,让零碎的活动变得常规且系统化;两地共同打造有影响力的创意设计节庆、设计权威奖项,推出一批知名的设计师;合作创建创意设计文化产业园,以进一步完善创意设计产业链。此外,两地设计机构还可以创办设计期刊,引领国内、甚至亚洲的创意时尚潮流。

 

香港当代文化中心主席荣念曾则表示,深港两地应寻找相同、相异的声音;在交换角色中扩展视野,在文化的跨越中启发互动,并在交流中慢慢学会自我批评,由此让两地的创意文化产业得到更为健康有利的发展。

 

 

两地合作“更为顺畅”

 

香港设计中心行政总裁利德裕说,因为有深港创新圈的基础,港深设计产业合作更为顺畅。透过不同的论坛、技术会议,香港设计中心与深圳以及广东其他地区有一定的交流。考察则是两地进行得最多的活动。通过多项互动后,中心发现,香港企业希望在深圳开办分公司,并表达了与深圳企业进行配对合作的意愿。此外,交通的便利性,使得两地的交流与互动越发频繁。

 

香港大学香港人文社会研究所项目顾问莫健伟博士认为:“深圳与香港两地在发展的条件上的确不一样,但是正因为如此,才会有更多合作与发展的可能性。”据莫建伟介绍,香港政府对文化产业的支持体现在产业政策的协调、多项资金扶持措施、研究活动、企业与设计界之间的合作以及市场开发方面的支持。产业政策协调,主要由香港创意产业办公室来完成;市场开发与推广透过香港贸易发展局;创新科研则由香港生产力促进局等机构来推动。“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深港两地的合作是全方位的。二者可以从政策研究、资金扶持、市场开拓等展开多方面的合作。”

 

 

交流,可以“更软一点”

 

“深港设计界的合作关系,最早起源于深圳平面设计与香港的交流。我们和香港很多的设计师一同参加活动。在香港多项权威竞赛展览上,我们都能看到深圳设计师的身影。实际上,香港设计师见证了深圳设计与商业的结合和产业的发展。”深圳平面设计协会主席毕学锋从设计师的角度回顾了深港平面设计间的交流。他认为,随着两地创意产业的发展,两地提供了越来越好的交通、园区等硬件环境。但是,两地之间的合作无需过多在意“场地”,“软”的交流已显得愈发重要。比如思想的交锋、设计理念的探讨。在深港设计界未来的活动中,设计水平和素养的提高应该成为产业发展的核心力量。

 

香港著名工业设计师叶智荣从事工业设计24年。起先在美国加州Frog Design及飞利浦荷兰燕豪芬设计总部,后来他回到香港,并于2008年在深圳成立了办公室。曾获得德国IF设计大奖、中国创新设计红星奖等多项国内外设计大奖的叶智荣,在论坛中与观众分享了他多年的设计历程。目前,他尤为关注深圳大力建设的福田保税区和前海片区。他说,希望在深圳能找到设计师的梦想家园,这当然包括精神上和物质上的。

 

▲“深港文化创意论坛”开幕式上首个深港合作的交互设计实验室项目举行了签约仪式

 

▲开幕式上充满创意的沙画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