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报》:“智能穿戴”,究竟还能走多远?
时间:2014-08-15 来源:


深圳商报记者 刘 琼 实习生 冯 凯

 

价格79元的小米手环正式问世,并将于18日在网络首发。消息一出,业内一片哗然。一向以价格高昂为标志的“智能可穿戴设备”走起了平民路线。这也令众多想在这一领域“大展拳脚”的企业开始反思其市场前景。

 

智能可穿戴有何设计理念?其市场前景和产品发展趋势如何?近日,记者采访了深圳多家参与智能可穿戴设备研发的企业。他们的观点,在智能可穿戴大热的今天,呈现出冷静而理智的一面。

 

预料之中的爆发

 

随着智能手表、智能手环、智能运动鞋等各类型产品的相继问世,可穿戴智能设备揭开了它的神秘面纱。尽管依旧存在价格昂贵、功能不全、威胁隐患等诸多问题,却丝毫不阻止“智能穿戴”成为时下最火最热的词汇之一。

 

深圳洛可可自2009年起涉足智能穿戴领域,他们最新的作品——全球最小智能可穿戴设备获得2014美国IDEA设计大奖银奖。在洛可可集团副总裁李毅超看来,智能穿戴的爆发实际上是意料之中的。

 

“它和过去一些突然出现,好像没有什么征兆的产品还不太一样。”李毅超向记者介绍,“移动的办公,移动的互联网生活,移动的信息交流,成为了新时代的趋势——智能的移动通讯终端性能越来越强大了。”除此之外,大规模处理器,数据算法和数学模型的计算软件也是智能穿戴迅速“崛起”的强效动力。

 

与此稍有不同,深圳宝嘉能源有限公司的总经理杨伟榕从消费者的角度做出了解释,“移动互联网最初兴起的3年里,手机是唯一的智能终端。现在,它已经无法满足用户的所有需求了。”高度的重叠率以及频繁升级换代带来的麻木感,已让智能手机魅力不再。智能穿戴“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恰好填补了这一空缺。“可穿戴产品强调的是个性,因为它是随身的东西,要体现出自己的一些生活方式和特质来。根据的人群不同,它的设计理念是完全不一样的。比如针对女性要设计得更简洁一些,显得可爱且温柔,不要太强调电子感,要设计得更像珠宝首饰。”李毅超说。

 

群雄逐鹿的市场

 

两年前,Google Glass(谷歌眼镜)亮相美国旧金山。随后,便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场关于“智能可穿戴设备”的概念风暴。索尼、三星、苹果,甚至Nike等行业翘楚,或是主动或是被动卷入其中,开始了这场关乎人工智能的科技角逐。

 

可穿戴智能设备开拓了一个全新的市场。根据调研机构Canalys的报告,2013年全球有160万台健康腕带和智能手表出售。多份报告预测了智能穿戴设备的巨大市场潜力,或在未来实现井喷式的发展。据最乐观的数据估计,2014年可穿戴智能设备出货量将达9000万部,智能手环发货量2015年将达到2300万件,2017年将会攀升至4500万件。可穿戴智能设备似乎将继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之后,成为电子市场新的蓝海。而中国最大的电子产品贸易地区深圳,无疑成为了判断其市场走向的风向标。

 

据深圳市工业设计行业协会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封昌红透露,协会在2013年就开始了对智能穿戴领域的关注。旗下会员与国际设计大师合作设计的一款可穿戴产品将于今年10月在北京发布。而协会与意大利设计大师乔凡·诺尼合作的智能可穿戴,将由设计大师本人在今年11月29日举行的第二届中国(深圳)国际工业设计大展上进行新品发布。

 

面对智能穿戴这个新兴市场,企业都想抢上一张“船票”,感臻科技有限公司也是其中之一。这间以制造机顶盒、电视配件等数字设备起家的公司正负责一项智能穿戴业务,从设计到生产一项不落。

 

对于智能穿戴的发展,公司CEO尹继圣把它视为机遇,更把它当做一场“翻身仗”。“深圳有很多加工制造企业,还是处在产业链的底层。一些有理想的企业希望能跳出去,提升原创能力,改善创造大环境。”

 

有待改进的产品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对智能穿戴一致看好。目前的火爆可能只是虚热,企业一味追捧甚至会带来过度膨胀的风险。

 

封昌红在今年初参加了在美国举行的国际消费类电子产品展览会。她发现,几乎所有国际大牌都推出了各式各样的智能穿戴产品,但人们似乎并不感冒。“且不说产品外观不具设计感,功能操作方面缺少人机互动的体验温暖,再加上续航的烦恼,数据分析及算法尚不能体现产品数据价值,这样的可穿戴产品能有多少客户粘性?”

 

“第一个真正让全世界知道可穿戴这个词的,实际上是Google Glass。但是到今天为止,你放眼看一下你公司里里的人,没有任何人戴这个东西。”李毅超认为,Google Glass缺少让大众自然接受的形式,概念意义大于实际意义,而这成了智能穿戴的通病。

 

智能穿戴死穴在于,它远未达到真正的智能,并不能产生强大的刚性需求。尹继圣表达了同样的观点,他认为智能穿戴设备仍处在初级阶段,很多产品只能做到数据收集和告知,并不解决实际问题,“市场上没有足够优秀的产品,你有了它并没有让生活变得更美好。”

 

没有好产品,与企业的盲从有很大关系,“其实很多人做可穿戴,一头扎进去,都是为了一朝鲜地抢占先机。”而这恰恰违背了智能穿戴的设计初衷。李毅超认为,企业应多从人的情感变化,大众生活方式进行思考。

 

“其不单单是个人的东西,它应该变成与社区,与周围的服务结合起来的一个动态立体,能够提供解决方案的产品系统,而不是一个戴在身上的硬件。这才是可穿戴下一步发展的方向。”李毅超说。

 

不得不防的黑客

 

在封昌红看来,79元的小米手环砸碎了许多公司的智能梦。“智能可穿戴究竟还能走多远?会不会成为下一个黑客重点攻击的目标?”

 

这绝非危言耸听。网络安全公司赛门铁克最近公布了针对可穿戴设备安全性和保密性的调查报告。报告表明,假设你佩戴的穿戴设备被黑客入侵,黑客很可能获取你经常跑步的时间段、路线、你的居住地,以及年龄、性别、身高、体重等这些数据。这些可能对政府官员、营销人员、商人有极大的吸引力。由于利益驱动,黑客有可能将相关数据买给第三方。

 

如此看来,智能可穿戴设备是一把“双刃剑”,在便利人们生活的同时,也有可能泄露使用者的隐私。这也是研发者、运营者和使用者都避无可避的问题。

 

五款备受消费者关注的 可穿戴设备

 

智能手表:iWatch

 

虽然苹果公司还未公布任何一款可穿戴产品,但大众对其的关注度和期盼程度持续升高。苹果已经聘请了多名医疗传感器专家,挖来了巴宝莉前CEO负责零售,并招揽了耐克Fuelband的主要设计师。

虽然还未正式发布,但这款产品与之前的苹果手机系列一样,吊足了消费者的胃口。

 

智能眼镜:Google Glass

 

  

 

Google Glass 是一款增强现实型可穿戴式智能眼镜,集智能手机、GPS、相机于一身,在用户眼前展现实时信息,只要眨眨眼就能拍照上传、收发短信、查询天气路况等操作。戴上这款“拓展现实”眼镜,用户可以用自己的声音控制拍照、视频通话和辨明方向。

 

智能手环:小米手环

 

 

售价仅79元,小米手环无疑是可穿戴设备市场里价格最便宜的手环了。小米手环的主要功能包括查看运动量,监测睡眠质量,智能闹钟唤醒等,还可以通过云端识别更多的运动项目。

 

智能运动鞋配件:Nike+

 

 

把Nike+配件,组合放入Nike鞋中,通过无线的方式连接到你的iPod,这样iPod就可以存储并显示运动日期,时间、距离、热量消耗值和总运动次数,运动时间,总距离和总卡路里等数据。

 

智能摄像头:Memoto

 

 

Memoto是一种突破传统概念的新型相机,外形与普通邮票一般大小,只有26x26x9毫米。它能够夹在用户的外套上,通过将照相机与手机应用程序相绑定,可以每30秒将生活点滴直播到网络。

 

发展智能穿戴 深圳大有可为

 

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增幅放缓,可穿戴设备将成为消费电子行业新的增长点。业界人士指出,未来深圳想要在智能穿戴有所突破,还需在产业链中完善软件服务。

 

深圳市工业设计行业协会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封昌红认为智能穿戴前景广阔,目前智能可穿戴更适合在政务、执法、医疗、商业和工业等领域的行业应用,当构建好软硬件、大数据和贴心服务生态系统环境后,智能可穿戴产品方能让消费者追捧。而深圳是最适合构建这个生态链系统的城市。

 

今年4月,亚洲规模最大的电子展会——环球资源春季电子系列展在香港开展。该展会以“2014,智能可穿戴技术之年”为主题,而来自深圳参展商占据了约六成展位。不少深圳电子企业已经开始加大对可穿戴设备研发、设计、营销方面的投入力度。

 

在深圳感臻科技有限公司CEO尹继圣看来,消费电子行业有两个中心,一个是美国硅谷,另一个便是深圳。硅谷依靠高新科技支持,有强大的原创能力。而深圳经过多年积累,有强大的产业链整合能力,有成为智能硬件中心的潜力。“硅谷硬件产品需要落地,这个环节上他们愿意和深圳的公司合作。”

 

洛可可集团副总裁李毅超告诉记者,除了产业链完备外,深圳还有三项优势:其一是离香港、台湾很近,毗邻技术前沿,甚至海外的一些技术都会先到深圳来落地。其二是人群多和人口数量大,有利于商业的运转。其三,深圳还是投融资高地,资本融入机会多。

 

深圳是未来最具可穿戴发展潜力的城市,但也存在问题。智能穿戴需要强大的软件支持,深圳宝嘉能源有限公司的总经理杨伟榕介绍,智能穿戴只是数据采集的入口,结合数据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才是盈利渠道。而软件技术高低决定了数据的准确性。

 

李毅超认为,深圳在过去这方面的投入并不多,“只要在未来增加云服务,大型的云服务的公司,还有网络服务型公司和大型的设备基站等等这样的一些服务公司,那么深圳就会把产业链变得更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