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报》:首届深港设计双年展明日盛大开幕
时间:2014-09-10 来源:

拥有国际视野和国际交流平台的香港是创意沃土,而深圳更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设计之都”。两地携手打造“设计双城”雄心勃发,9月6日,第一届深港设计双年展即将在龙华大浪时尚创意城及华美术馆隆重开幕。两地工业设计、平面设计、服装设计等不同领域的诸多优秀设计们齐聚,释放创意能量,让城市和人们的生活因创意设计而更加美好。据悉,此次活动是为贯彻落实国务院综合配套改革方案中明确提出的深港联手打造国际文化创意中心这一宏伟目标而举办,活动得到了深港两地政府的极大支持。开幕式由深圳市政协委员、凤凰卫视著名主持人许戈辉主持。

 

按照计划,深港设计双年展每两年一届,深港两地交替举办。2014第一届深港设计双年展由市经贸信息委、龙华新区管委会、香港设计总会和市工业设计行业协会联合主办,以“双城·创意Let’s Create!”为主题,集结了深港两座城市的40多个设计协会、机构及院校共同参与,跨界工业、平面、艺术、室内、服装、时尚、新媒体与科技等多个设计行业,以八大展览+八大公众活动的多元化形式,在9月6日—11月1日,为深港两地市民和两座城市带来一场全新的跨界设计体验嘉年华。

 

值得一提的是,第一届深港设计双年展特别设置“深港设计企业配对会”,以“设计×制造业”的配对形式,开启一个前所未有的合作模式,把设计公司与制造业以项目合作的形式串联起来,一方面有助于香港企业把品牌推广到珠三角地区,同时也为深圳引入优秀的设计人才,满足两地的发展需求。

 

主办方表示,第一届深港设计双年展的举办,旨在通过深港设计双年展招揽两地的优秀人才,助推龙华新区的各类产业创新驱动,转型升级,吸引深港两地时尚产业落户龙华,共建时尚产业生态圈。同时,通过深港设计双年展平台,有效地以设计驱动双城融合,集聚深港创新设计资源,深化深港设计交流与合作,为深港共同打造国际文化创意中心营造氛围,并搭建与国际“大设计”接轨的载体。

 

开幕之前,笔者专门对话第一届深港设计双年展策划总监刘小康(香港)、封昌红(深圳)及创意总监韩家英,听他们讲述对这场双城创意设计盛典的初衷和期许。

 

深港设计双年展(香港)策划总监、香港设计总会秘书长刘小康:

城际间合办设计展全球少见

 

笔者:在创意设计如文化产业领域,深港两地有不少合作和交流。这一次双年展与以往两地的交流活动相比,有何不同?

 

刘小康:在这次双年展举办之前,深港两地创意设计或文化产业本已有不少合作交流。但较多为民间设计机构之间的交流,例如深圳平面设计师协会与香港设计师协会之间的活动、交流就比较多。个别交流也较为频繁,例如艺术馆、展览的邀请等。与以往交流活动相比,这次双年展展示的是由不同设计协会、组织及院校联合起来、深港两地设计产业一次整体性的合作与交流。这是深港设计界首次举行的盛事。这种城际间合办的设计展在全球其他地方也是少见的。

 

笔者:对于香港设计界和设计师来说,“与深圳创意设计界的合作”意味着什么?

 

刘小康:对香港来说,“与深圳创意设计界的合作”不单只意味着在设计专业及学术上的交流,更是两地设计产业对接上的交流。我们更希望通过共同展出作品、举办公众活动讨论、交流等,加强两地产业上的认识,并引发两地更频繁的交流及合作。

 

笔者:此次双年展举办,您认为最有效地调动了哪些力量参与?香港设计师、设计界包括主管部门的态度及参与积极性如何?

 

刘小康:经过多年民间主导的讨论、倡议,设计业界均认为合作、交流是两地设计界的共同愿望。在香港设计总会带领下,这次港方共有21个机构参与合办双年展及活动。如上所说,这是深港两地设计产业一次整体性的合作与交流,在双方周详的计划下,这次双年展可说是深港设计业界的空前壮举。另外,香港政府亦很积极地推动两地业界合作。去年香港分别就3个大项目批出款项,分别为“深港设计策动”、“深港设计双年展”及“Global Design Network”,期望借此推动两地设计业界合作,共同发挥创意。

 

笔者:以更宽广的全球视野来看,您如何评价参与此次双年展深港两地的作品和设计师?

 

刘小康:有两方面。这次双年展囊括两地不同设计范畴及不同年龄层的设计师作品,其中尤以年轻设计师为多;希望通过这次展览互相认识,加强交流。另外,这次不单只邀请设计师参与展览,参展者亦包括两地不同的品牌,期望能从另一角度让大家认识设计业界。

 

笔者:从创意设计的角度,您认为目前深港两地的差异和互补是什么?未来两地交流和合作方向在哪些方面?

 

刘小康:香港创意设计产业的优势在于人才培训、国际视野、国际经验较强,港方每年约有2000名学院毕业生投身业界。深圳优势在于市场较广,过去几十年,有很多从中国不同地方而来的设计师到深圳寻找机会。这是两地的差异,亦是互补之处。从更宏观的角度来说,两地交流及合作其实与整个珠三角的转型有关,我们期望无论在制造业、品牌、设计等方面,都可利用设计、创意的力量去提升整个珠三角的发展。

 

笔者:从双年展的内容来说,我们看到有产品、服装、平面、室内等多种,如何选择参展作品?标准是什么?如何评价此次参展的作品及设计师?

 

刘小康:整个双年展8个展览皆有深港的独立策展人,所有参展作品均需经过他们的专业评审、挑选。另外,由于我们着意邀请两地年轻设计师参展,不少设计师均为第一次在国内展出他们的作品,此盛况在视觉传达设计展上尤见突出。这次港方参展的设计师约200多名,在期望促进两地品牌、设计团队及设计师之间的互相交流合作的大方向下,各设计师皆会各出其谋,展示他们的优秀作品。

 

深港设计双年展(深圳)策划总监深圳市工业设计行业协会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封昌红:

打造世界唯一的“设计双城”

 

笔者:目前的创意设计行业发展,已经不单单是某一个类别的设计,而是多领域交融延伸。此次双年展由协会牵头,多角度展示深港两地创意设计的初衷是什么?

 

封昌红:国际大设计的概念早已风行,香港已经在多个领域跨界融合并紧密合作,深圳近几年通过与国际紧密对接与合作,也有了一些理念上的转变和跨界合作尝试,这次双年展我们的初衷就是期望搭建一个融合深港设计的平台,让各设计门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碰撞、相互学习、相互启发,在这个过程中加深了解,增进合作,进而携手打造设计双城。

 

笔者:韩家英老师感叹能做成这个双年展操作难度很大,您是如何完成的?

 

封昌红:事实上,从2010年就已动议此事。当时是因为两地来自平面、时尚、工业、空间和新媒体等领域的设计师觉得缺乏交流互融的平台,我和刘小康感受到了设计师们强烈的需求。尽管知道难度很大,但我们希望通过坚持,为大家把这个平台搭建起来。

 

期间,我们一直努力推进。直到2013年,两地真正开始行动起来。我们共同说服了香港政府对活动的认可,并给予资金支持。但这么多部门的参与,如何调动、如何平衡、采用何种形式是最大问题。经过来来回回开会沟通多次,最终决定我和小康牵头,请一位创意总监,由每个行业承办,各自推选策展人,策展人定主题形式和方式,但大的色彩和视觉效果的方向与双年展相符。

 

在这个过程中,问题又出现了。刘小康是香港设计总会秘书长,所以香港的参与方都是总会会员,但我们只是工业设计的行业协会,调动其他行业没那么“名正言顺”,最终我们让每个参与机构都作为承办单位,等于每一个人都是双年展的主人。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感谢很多人。在经费严重不足时大师们给予的帮助,每个人、每个机构都在为两座城市的设计融合付出,这是设计界的精神境界。宣传方面更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大力度支持。主要路段立柱广告、公交车站、中心书城、全市U站,还有龙华新区,都有公益广告。必须感谢市委宣传部、出版发行集团和团市委对双年展宣传的鼎力支持。

 

此次双年展,是对米兰展和伦敦设计周策展模式的借鉴和创新,因为是首届,我们还不能完全实现“全城皆展场”的效果,但我们选取了全市最受市民认可的地方进行活动,尽量贴近市民,希望让更多市民感受创意设计的魅力。

 

笔者:对于未来创意设计的发展来说,深港两地的合作极具前景,能否描述一下“设计双城”概念下,深港两地创意设计发展的未来蓝图?

 

封昌红:通过双年展可以让大家看到深港两地设计师的融合。未来,通过前海的深港设计中心,集中深圳与香港的设计师,共同成立公司、完成项目。再往后我们的最终目标是要打造全世界完全没有的、真正是唯一的“设计双城”。

 

笔者:此次双年展,深圳市经贸信委和龙华新区管委会等相关主管部门都给予了很大支持。我们知道您还有另一个身份是深圳市政协委员,也曾多次在政协会议上,为行业发展及通过创意设计服务城市升级转型振臂呐喊。在您看来,目前政府的支持力度如何?是否实实在在让企业和行业发展受益?

 

封昌红:经信委作为工业设计的主管部门,近几年在指导和推动行业发展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设立了专门的处室对接我们和企业,我们的会员单位可以直接致电他们,询问专项资金的申报,也可以直接向他们请教发展中的问题,服务非常棒。

 

龙华新区管委会这次全程赞助双年展,一方面是进一步依托深港设计资源,推动辖区制造业转型升级;另一方面也是推广大浪时尚创意城的认知度和美誉度;更重要的是营造辖区国际化氛围。我个人认为,这是一个高瞻远瞩的大战略,也彰显了龙华新区对深圳整个城市设计氛围的担当与贡献。政府支持力度非常大、非常实在。举个例子,企业若获得iF或红点国际大奖,立刻可获得5万元奖金。若是宝安的企业还可以额外获得18万元奖金。就拿今年获得8项iF大奖的宝安企业宝嘉能源来说,拿奖金拿到“手发软”。此外,企业原创设计产业化也可以获得200万元奖励等,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真金白银的支持。

 

还有市政府主办的中国(深圳)国际工业设计设计大展也为行业搭建了国际风向标的高端平台,为进一步推动深圳工业设计高端国际化发展,搭建了窗口和载体,使业界受益匪浅,也让更多的国际知名设计看见了深圳和中国的设计。

 

笔者:作为企业、行业和政府主管部门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您认为未来还有哪些问题是企业、行业发展亟须引起重视的?主管部门还需要在哪些方面关注和扶持?

 

封昌红:未来最重要的是营造氛围和规范市场秩序。营造氛围是要令更多制造业认知工业设计的附加价值,采购工业设计,这样才可能打造产品和企业品牌,提升产品质量和品质。市场秩序是指设计师的原装设计如何获得公正的保护,目前工业设计知识产权保护是个大问题,我们已向有关部门提请了关于深圳率先制定工业设计知识产权保护法的建议,充分利用深圳具有立法权的优势,率先为全国工业设计知识产权保护作出示范和样板,这也是落实和践行“三化一平台”发展战略。

 

我认为政府的关注,应该表现在营造氛围、制定措施和把握方向,而更具体细节的事情,应该交予行业协会把关,尊重专业,相信专业的意识,深圳应该多向香港学习,真正做到服务型政府的表率。

 

深港设计双年展创意总监、韩家英设计有限公司创始人韩家英:

双年展是两地创意的真实呈现

 

笔者:作为中国最知名的设计师,此前我们更多是在平面设计的活动中见到您的身影,这一次您以创意总监的身份参与到了此次双年展是为什么?

 

韩家英:刘小康在香港做设计营商周很多年,他和封昌红作为这个双年展两地的牵头人,是一个独特的点子,初衷特别打动人——专业圈子里他们不是简单的玩,而是要跟社会、市场、公众有互动,以此推动整个设计产业发展。此次双年展跨了这么多行业,其实操作难度很大,而且两地市场观念、设计理念、运作方式都不同,但他们做成了,为设计师们认真搭建了一个好平台,并赢得了包括两地政府在内的极高支持和关注度,也吸引了设计师积极参与。在平面这块,我也有作品参与进来。

 

笔者:作为创意总监,您如何评价此次双年展目前的工作?

 

韩家英:这一次双年展,对两地创意设计各个领域都有一个比较真实的呈现。我们所选的作品都是从市场和社会中来,而不是一些专业探索方面的实验性东西。

 

比如说平面设计这一块,基本上把目前两地最活跃的设计机构都纳入进来。我们原计划是希望做一个汇总的书籍,把两地各行业的总类都收集齐全,但是因为时间和合作经验的关系,这本书要等到展览完成后再出来。总的来说,我们希望做一个全面的呈现,希望通过这个活动让更多人认识到设计的价值。

 

笔者:从深圳设计师的角度看,您认为目前深港两地的创意设计发展有何不同?

 

韩家英:双方各有优劣。从理念、经验、操作的规范性和行业规范性来讲,香港还是更专业。但市场角度来说,深圳面向全国,会更大一些。香港的设计需要有深圳的地理位置来扩张和辐射,而深圳的设计师相对更加草根,年轻人居多,有才华、有冲劲、有理想,但缺乏经验和国际视野,这方面可以从香港那边学习。

 

事实上,因为城市地域文化、市场结构的不同,设计师的呈现也是不同的,比如北京的设计师跟深圳的设计师相比,深圳更加市场化等。但核心问题还是大家对专业高度的认识有差异,因此需要更多的交流和沟通。

 

笔者:这一次双年展为年轻设计师提供了很多展示平台,在您看来,国内设计师的生存环境如何?对于年轻设计师,您有些什么建议?
 

韩家英:中国设计环境两极分化。最好的设计师与意大利同等的设计师价格一样。当然中国的设计师比较勤奋,他们的客户给予的时间更短,但好的设计师是忙不过来的,这说明深圳需要好设计的地方太多。但另一方面,一般的草根设计师机会比较少,通过双年展这样的机会,年轻设计师就有被更多人认知的机会。

 

对于年轻设计师来说,我认为最重要的还是要做好设计,不断去学习更好的东西,积累经验,用专业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