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 以设计承载新时代文化创新的光荣与梦想,提升“设计之都”软实力
时间:2020-08-18 【返回列表】

 

在《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下称《意见》)发布一周年之际,深圳迈向“城市文明典范”的步履坚定自信,“努力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创新创意之都”姿态昂扬。

 

文化创新发展2020收官之年,如何定义先行示范区的城市文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吹响冲锋号角,“新十大文化设施”建设不断加速,一件件“硬核”大事不断提升深圳文化软实力。

 

规划层面上,《深圳加快建设区域文化中心城市和彰显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现代文明之城实施方案》创新“六大体系”绘就深圳文化发展规划图、施工图:把深圳建成精神文明建设典范、国际时尚创意之都、公共文化服务标杆、文化创意产业先锋、世界级旅游目的地以及国际文化交流中心。

 

时光荏苒,圳立潮头。只争朝夕,不负韶华。当文化艺术与经济科技比翼齐飞,深圳将以其深沉而持久的文明力量,与时代对话,向世界发声,展示改革开放之城在新时代文化创新的光荣与梦想。

 

 

“简阅生活”
智慧公共文化服务精准供给

 

福田区红荔路南、彩田路西、中银花园北侧,一座占地近万平方米的新晋艺术生活综合体将拔地而起。3月25日,深圳文学艺术中心实现围挡动工。

 

《意见》要求深圳“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创新发展,率先建成普惠性、高质量、可持续的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回望这一年,顶层设计推陈出新,设施建设高歌勇进,公共文化服务创新渗入城市的毛细血管。

 

发展蓝图上,座座拔地而起的新文化设施熠熠生辉。“新时代十大文化设施”对标国际,前瞻性布局彰显文化自信。继去年12月开启首批项目,在特区建立40周年之际,“新时代十大文化设施”将全部动工,与“十大特色文化街区”、一批市区级重大文体设施一起,掀起特区第三次文化设施建设高潮。

 

文化版图里,已有文化场馆大放异彩。深圳一方面探索国有场馆创新模式,6月23日首个流动少儿图书馆“开”进校园,“共享图书”项目打开阅读共享新模式;一方面充分激活民营场馆活力,7月1日起将非国有博物馆最高补贴提高至1000万元。

 

实行“文化菜单”配送机制,公共文化产品“精准供给”——构建以市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导向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建设高水平城市文明的必然要求;是文化创新的内在要求,也关系到千家万户的民生福利。

 

添上科技的注脚,公共文化服务打通了任督二脉,变得“智慧”起来。去年11月,登上“简阅生活”小程序,市内大书城小书吧的资源触手可及;今年5月起,在全市110余台城市街区自助图书馆任意一台上扫码,就能享受10余万种电子图书福利;6月1日起,“刷脸”借书在少儿图书馆成为可能。

 

推进“图书馆之城”平台系统全面升级,完善“深圳市文化馆云平台”“深圳市群众文化艺术资源数据库”功能建设,深圳公共文化服务不断向数字化、智慧化、移动化深入。

 

一年来,深圳“十分钟文化服务圈”愈发便捷——全市959个各类公共图书馆、1000多家实体书店、7座大型书城、51个街道综合文化服务中心、623个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一同点亮着这座城市的精神家园。

 

深圳图书馆是这座城市的文化地标之一

 

“菜单”丰盛
国际一流文化都会呼之欲出

 

从渔村船屋、客家村居到老深圳旧址,从孺子牛、平安大厦、到前海自贸片区,你能否想象它们微缩在一个直径2.2厘米的核桃上?去年12月22日,深圳凭借核雕作品《深圳之春》首次斩获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

 

获得大奖的背后是深圳本土民间文艺相融共生、和谐发展的生动写照:21件作品获中国(广东)民间工艺博览会奖项,57件美术作品入选第十三届全国美展,广播剧《大爱人间》、电视剧《黄土高天》等作品获中宣部第十五届“五个一工程”奖……一年以来文艺精品成绩单成果丰硕。

 

文化创作基础夯实的背后,深圳积极培育区级和民营文艺团体,加快建设深圳音乐学院、深圳文学艺术中心和深圳戏曲艺术中心,国有文艺院团体制改革初见成效:以剧目吸引一流人才,以项目锻炼文艺团队,去年11月21日,深圳歌剧舞剧院原创当代舞剧《追梦人》首秀成功;去年11月12日,深圳市粤剧团创排的《东江传奇》首演。

 

水能载舟,一流精品需要一流平台来承载。一年里,“祖国万岁”大型焰火晚会、《我的祖国》专场交响音乐会、央视春晚深圳分会场等大型宣传文化活动提升了城市影响力、美誉度。

 

文艺创作注入强劲动力,一流文艺院团提供强大支撑。一年以来,深圳努力构建以国际一流都市为标杆的城市文化品牌体系,建设具有国际影响的文化都会。

 

2019年深圳“城市文化菜单”丰盛有味,共收录国际化、标志性品牌文化活动34项,新增11个品牌项目,不仅是彰显城市文化自信的“推荐表”,更是满足市民文化向往的“承诺书”;中国杯帆船赛、中国网球大奖赛、深圳国际马拉松赛等跃升为国际知名赛事,WTA年终总决赛、WTA深圳公开赛等品牌赛事落地深圳,特区向世界级的运动活力之城昂扬挺进。

   

“内外兼修”
向现代文明之城阔步前进

 

在华强北街道通新岭社区荔湖新村,垃圾分类工作井然有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公益广告遍布社区、举目可见——这是深圳以“绣花”功夫“创文”的缩影。7月17日,深圳举行市文明委全体(扩大)会议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动员大会,吹响了夺取全国文明城市“六连冠”的冲锋号。

 

文明的崭新路径,引领文明之城阔步前进。《意见》对深圳提出要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一年来,深圳的文明建设注重“内外兼修”,以法治促进文明,以机制保障文明,以文化滋养文明,以共建共享文明,以传播弘扬文明。

 

举手投足间传递核心价值,点滴细节里锤炼城市精神。聚焦创新硬件、基础设施、人才引进、空间载体、产业布局等方面,深圳开展文明创建“十大行动”。去年10月,深圳4人上榜2019年第二季度 “广东好人”名单;今年3月,深圳5名义工获评广东“最美志愿者”;疫情期间,“逆行者”身上散发出的精神文明之光,与“致敬逆行者”的灯光一同照亮了人心,更照亮了城市文明的前行之路。

 

思想,是指引前行的明灯。“学习强国”深圳学习平台上线,实施新思想“首页首屏头版头条工程”;2019年深圳8个机构被评为深圳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带动深圳社科领域学术发展……深圳率先构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城市精神文化体系,建设国际知名的现代文明之城步伐铿锵。

 

城市精神图谱的描绘,需要城市文明内涵的积淀,也需要高远的学术文化理想。深圳实施“学术名家计划”,为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提供学理支持和智力支撑;一大批社科成果,给深圳经验插上了理论的翅膀。其中,《为什么是深圳》入选2020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

 

特区40周年,深圳外树形象、内聚合力,“新时代深圳精神”呼之欲出,为城市精神体系的建立标注崭新坐标。

 

深圳中心中轴线上的市民中心

 

产业升级
推进文旅融合提振产业信心

 

世界顶尖设计大咖汇聚,全球卓越设计创意集结,设计前沿思想火花激荡,8月15日至30日,深圳将再次点燃“设计之都”的激情——2020深圳设计周闪耀着未来之城的梦想与荣光。

 

设计产业作为深圳文化产业重要支柱,每年带动工业产值数千亿元。深圳设计周连续三届举办,深圳环球设计大奖重磅出世,如今,深圳正朝着《意见》所指出的“引进世界高端创意设计资源,设立面向全球的创意设计大奖,打造一批国际性的中国文化品牌”目标奋进。

 

顺境中高歌猛进,逆流中更坚定步伐。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深圳发布《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支持文化企业健康平稳发展的若干措施》,推动文体消费回升;《深圳市时尚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为高端创意人才培育保驾护航。

 

3月底前拨付市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1.3亿余元,受惠文化企业450余家;深圳市首届体育消费节发放超过5亿元体育消费券;文化创意特色银行为文产企业授予100亿元专项贷款额度。

 

以展会平台汇聚文化资源,以“深圳速度”提振行业信心。深圳率先构建以质量型内涵式发展为特征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建设国际文化创新创意先锋城市:3月—7月,深圳时装周、中国(深圳)针织品牌创新设计周、时尚深圳展,大湾区国际纺织服装服饰博览会4大展会接连落地深圳;接下来“云上文博会”“云端设计周”“空中音乐厅”等新型品牌活动推动产业升级。

 

根据《意见》,在“发展更具竞争力的文化产业和旅游业”方面,深圳同样重任在肩。一年来,深圳正着力推进国际文化旅游体育消费中心建设,高水平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增加高端休闲旅游产品供给,今年《深圳市2020年重大项目计划》中有8个是文旅项目;积极创新“文化+旅游”等业态,南头古城8月底迎客背后,是对1700年粤东首府城市记忆的活化,对时尚创意元素、文旅价值的挖掘。

 

 

数 读

 

深圳公共文化成绩单
 
 

 

 

◎2019年,市级文化宣传部门共投入7846万元,向社会购买60项大型公益文化服务。

 

◎各区也纷纷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委托社会组织承办1030项公共服务和大型文化活动,总计投入5.53亿元。

 

◎2012年来,全市各区出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相关文件32个。

 

◎截至2019年底,深圳有文化馆(站)78个、公共图书馆(室)673个、建成街道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69个、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662个。全市公共图书馆人均藏书达2.66册。

 

◎截至2019年底,全市共有346家公共图书馆、235台城市街区自助图书馆和51台书香亭实现“图书馆之城”统一服务。

 

◎截至6月15日,全市登记在册的文化志愿者达52892人。

 

◎宝安、南山等5区被评为“全国文化先进区”。

 

◎全市每年举办各类公益文化活动达16万场次,受惠市民超过千万人次。每年举办超过30场国际单项赛事和上百场职业联赛。

 

◎现有博物馆50余家,其中非国有博物馆占比超过60%。

 

◎关山月美术馆被评为首批全国9家重点美术馆之一;

 

◎深圳市文化馆和6个区文化馆被评为国家一级文化馆;

 

◎深圳市文化馆建立了21个基层单位作为文化示范点;

 

◎深圳图书馆、深圳少年儿童图书馆和7个区图书馆被评为国家一级图书馆。

 

 

 

声 音

 

 

深圳博物馆馆长  叶杨

呈现更多精品“重器”展览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进步,博物馆越来越成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参观之地。每逢节假日,各地博物馆预约参观常常一票难求。去年,深圳博物馆观众量318万人次,大幅增长60%。

 

深圳的博物馆数量与其他一线城市相比还有明显差距。为加快文化事业发展,市委、市政府近年出台了多个规划文件,推动文化场馆建设。深圳“新时代十大文化设施”从去年底开始陆续开工,其中,深圳博物馆参与建设的改革开放展览馆、自然博物馆计划年内开工,配合建设的国深博物馆、海洋博物馆已开展前期工作。此外,我们的古代艺术馆(老馆)经过改造提升,计划在年底重新开放。

 

充实而丰富的藏品是为博物馆注入灵魂的关键。我们正在重点征集自然类藏品和改革开放历史见证物,希望为大家呈现更多精品重器。

 

未来,深圳博物馆将成为体量更大、藏品更多元、覆盖面更广的大型综合性博物院,走在全国前列。作为历史文化的传承者、保护者,我们将进一步提升民众的自豪感和凝聚力,在深圳“双区”建设的征程上再立新功。

 

 

 

关山月美术馆馆长  陈湘波

实现科技与艺术跨界整合

 

 

 

 

关山月美术馆成功探索了一条将艺术名家纪念馆与国家美术馆各项功能相结合,将深圳城市文化发展和美术馆建设相匹配的发展之路。

 

数字美术馆建设是“十三五”收官之年的重要工作,关山月美术馆努力以艺术和文化成果资源为核心,统筹主要业务领域的应用系统,打造技术领先、服务便捷以数字技术为基础的公共文化服务平台,实现科技与艺术的跨界整合。

 

为更好发挥美术馆提升城市文化气质的作用,展览的内容和形式,应该在坚持传统和特色的基础上对接国际化,新媒体时代美术馆的传播应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及工具。

 

还应该运用各种手段强化其公共性功能,整合社会资源,打造各具特色的综合配套服务体系;以问题为导向,着力解决公众对美术馆需求的共同性和差异性,给公众提供新的体验和经验,以满足不同层次公众的文化需求。

 

同时,逐步确立鲜明特色的公共教育服务品牌,用品牌效应吸引公众的关注度,激发观众的参与热情,最终达到提升城市文化氛围,提高全民文化素质和审美情趣的目的。

 

 

 

深圳市工业设计行业协会会长  封昌红

筹划国家级工业设计研究院

 

 

 

设计作为文化灵魂的表达对于一个城市来说举足轻重,应该说它潜移默化地形成了一个城市独一无二的气质,深圳是设计之都,我认为在先行示范区的时代背景下的深圳设计应该有着更高的目标,那就是迈向更高阶段的全球化、平台化、品牌化。

 

而极不寻常的2020年,让深圳设计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艰难与挑战,我们必须知难而上,孜孜以求。

 

今年我们工作的发力点重点聚焦三个方面:一是聚焦引进高端国际资源,办好第八届国际工业设计大展;二是聚焦设计高端平台,筹划国家级工业设计研究院;三是聚焦设计赋能产业,构建面向工业互联网的设计云平台。

 

 

 

综合开发研究院旅游与地产研究中心主任  宋丁

抓好海岸线资源和现代都市旅游资源

 

 

 

《意见》的发布,是国家再次给深圳的一次产业创新机会,在内循环和消费拉动方面,文旅是大方向,深圳应该利用好机会创新试错,给国家提供经验。而深圳这些年来在产业变革创新方面步伐不够大,文旅公司所创新的产品显然难以支撑未来深圳旅游的升级,所以深圳旅游亟须更多创新通道。

 

未来,深圳要利用好这两方面的突出资源优势:首先是160多公里的海岸线资源。在打造“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方面,深圳东部的生态海岸线和西部都市海岸线都有拓展空间,比如推进宝安欢乐港湾等高端滨海场所的打造和海岸的合理利用,以及开发东部大型滨海项目,关注岛屿和民宿的建设等。

 

深圳另一个突出优势是现代都市旅游资源。深圳是一个高密度的都市商务中心城市,高楼大厦非常密集,都市景观丰富,能够吸引很多商务客源,让他们做生意的同时来享受现代都市繁华。把这两方面抓好,再配合此前所做的一些创新,深圳旅游的前景非常广阔。

 

 

*图片来源于网路

*文章转载自《南方日报》2020.08.18 特04

记者 郭悦